《中国医药科学》杂志欢迎您的投稿!.   今天是:        

加强基层慢阻肺病早诊与治疗至关重要

/潘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慢性病防治都是历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案》,为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同年慢阻肺病照护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慢阻肺病照护与防治进入了新的篇章。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在3月8日举行的“推动慢病综合防治,聚焦慢阻肺病早筛早治和规范化管理”座谈会上,分享当前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诊疗、治疗和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迟春花教授介绍说,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病极为常见,目前,我国慢阻肺病患患者数高达约1亿,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是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三大致死疾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诊与治疗至关重要。

迟春花教授指出,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病情评估、随访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基层医生的慢阻肺病及肺功能的相关知识仍然有待提升,全国近一半的基层医疗机构尚未配备肺功能检测仪。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主要用于哮喘炎症的评估,在中小城市的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FeNO检测普及程度也较低。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慢阻肺病的诊断、治疗及肺功能检查与结果判读的培训,完善肺功能检测仪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仪器的配备,通过基层肺功能检测意识、检测能力和肺功能知识的普及与提升,开展主动筛查,帮助实现慢阻肺病的防治关口前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创新药发展”,彰显国家对新药创新的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迟春花教授介绍说,目前治疗慢阻肺病常用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近年来创新生物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慢阻肺病患者的规范诊疗带来了新希望,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回归正常生活。期待更多慢阻肺病创新药物能早日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健康中国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慢性病同防同治同管,开展共同危险因素预防、联合筛查、管理随访、生活方式指导及康复治疗等”。迟春花教授说,慢阻肺病患者老年人居多,除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共病,患者还常合并哮喘、特应性皮炎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共病。研究发现,有10%~40%慢阻肺病患者表现为2型炎症型。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2型炎症性疾病为突破口开展慢阻肺病共病的同防、同治、同管,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未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方向。

迟春花教授认为,目前,对于慢阻肺病、哮喘等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下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加上检测能力的不足,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这就需要规范化地培养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病诊疗的系统培训,鼓励全科医生到三甲医院进修至少三个月,全面提高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病的诊治能力。此外,鼓励在社区开设慢阻肺病的专病门诊,对于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也至关重要。主诊医师负责制在呼吸与重症医学科(PCCM)专科先行先试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迟春花教授最后表示:慢阻肺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早筛早诊早治、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以及探索共病共治共管模,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关键词: 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 中华医学 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医学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药学 药学杂志
药理杂志 中国中医 中医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医药杂志 中国医疗 医疗器械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 中国医药 医药杂志 医药期刊 医药论文 医学论文 科研论文 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