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科学》杂志欢迎您的投稿!.   今天是:        

医防融合筑牢中老年人健康防线“最后一公里”

/潘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全国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许多60岁以上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病,而多病共存现象也较为普遍,给个人、家庭及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压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医防融合,加强慢性病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然而,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全国两会前夕,由央视网和E药经理人联合主办的“声音·责任”两会E起说系列访谈——“促进医防融合,筑牢中老年人健康防线”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聚焦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防护,旨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以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医防融合,提升健康素养,完善成人预防服务体系和推进疫苗处方试点工作,降低50岁及以上、慢性病等中老年人群感染性疾病和多病叠加的风险,助力健康老龄化。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雷杰说,医防融合的核心在于将疾病预防控制理念贯穿到医疗服务体系中,实现从政策支持到具体落实的全方位融合,建立三级预防体系至关重要。一级预防“不得病”,通过疫苗接种和健康干预降低发病率;二级预防是“得病早治”,强调早诊早治策略;三级预防则是“减少危害”,帮助患者降低病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此外,通过政策干预群体性健康管理手段,有利于确保疾病预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雷杰代表介绍,山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疫苗处方试点,通过医疗机构开设疫苗接种门诊,提高了中老年人疫苗接种率,2024年,山东省中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接近30%。雷杰代表指出,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并减少住院时间,从而减轻医保负担,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吴浩认为,基层医疗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吴浩委员指出,基层医疗机构起着“承上”和“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更是医防融合的核心载体,承担着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疗服务等多项任务,但当前我国全科医生占比仅8.6%,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人才短缺严重影响基层医防融合的推进打通医防融合最后一公里人才关键。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院王建业强调,健康老年人的标准不仅限于生理指标的正常,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老年人的免疫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基础代谢降低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疫苗接种等都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岳剑宁强调,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叠加风险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更容易受到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因此,在慢病管理的过程中,在老年人群体中疫苗接种同样不可忽视。岳剑宁分享了疼痛科的临床观察以带状疱疹为例,有的老年患者本身有慢性病再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几年的折磨,身体承受能力弱,想做微创手术都非常困难。临床观察发现,60岁以上人群在感染带状疱疹后,50%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痛后遗症,而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中老年人管理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践行科学生活方式、适时接种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将会减少未来发生多病夹击或重症的风险。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红介绍了疫苗接种在社区推广的实际成效,如北京东城区在2024年率先推出了“预防保健+全科”的一体化门诊模式,明确要求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要向患者推荐适宜的疫苗接种服务,以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精准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总结道,医防融合重点在于促使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融合与紧密衔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关口前移,让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达成高效协同、无缝对接,将能够更精准、更具针对性地持续提供优质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

与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以及行业专家呼吁,健康宣教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设立“疾病关注日”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通过设立“中国带状疱疹日”“中国流感日”等健康日,有利于提高公众认知,增强公众疾病预防意识。(完)

关键词: 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学 中国医学科学 中华医学 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医学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药学 药学杂志
药理杂志 中国中医 中医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医药杂志 中国医疗 医疗器械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 中国医药 医药杂志 医药期刊 医药论文 医学论文 科研论文 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