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中西医联合儿童病防治标准发布
文/潘锋
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2024年12月20-22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中西医携手,共筑儿童健康宝贝港湾”。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以及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丁樱教授在线上或亲临会场,与来自全国的2000多名代表共同探讨中西医融合促进儿童健康的未来路径。大会设置了11个平行专题,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心理健康、儿童药物评价与循证医学、儿童抽动障碍和性早熟等多个关键议题。专家们的前沿学术报告,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还开拓了基层医生的学术视野。
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方案》、《中西医联合防治婴幼儿尿布皮炎临床应用指南》、《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儿科疾病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指南》、《多维度多准则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小儿胃肠型感冒中医药诊治及疗效评价指南》等多项指南标准,标志着中西医融合防治儿童疾病领域的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迈上新台阶,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和政策推动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大会主席、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代表专家组发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方案》及系列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
申昆玲教授表示,《指南》在“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下,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红、黄、绿”分区动态管理的模式深度融合,建立了儿童哮喘中西医联合、“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管理路径,详细阐释了祖国医学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科学与临床价值。《门诊建设方案》则将为哮喘患儿提供集检查、诊断、治疗、患儿教育和管理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诊疗的优势。通过与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联动,推动“线上管理+线下门诊”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儿童哮喘的整体防治水平,助力实现“每个哮喘患儿都有自己的哮喘行动计划”的目标。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融教授代表专家组发布《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抽动障碍专家共识》。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一治疗方式,近年来相应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抽动障碍有助更好地发挥增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作用。《专家共识》立足中西医临床诊疗中的困惑和难点,在循证的基础上围绕中西医单用或联合应用的临床指征、难治性抽动障碍和共患病的治疗策略、中西药联用减停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形成了“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宜联合则联合”的推荐意见,提出了“接地气、可操作、易掌握”的临床治疗路径,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本次大会上还发布了针对儿童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系列中药循证医学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均是在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平台专家团队的指导和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的组织下,开展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