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
文/潘 锋

“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典礼”,2024年12月14日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举行。众多我国医学界专家和学者莅临颁奖典礼现场,共同见证中国医学界这一荣耀时刻。
他们分别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韩启德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王志珍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赵玉沛院士、强伯勤院士、王建安院士、马骏院士,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张伯礼院士、乔杰院士、高润霖院士、丛斌院士、董尔丹院士、付小兵院士、朱立国院士、吴玉章院士、吉训明院士等,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还有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晓萌女士、安徽医科大学翁建平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和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校长等。
吴阶平医学奖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下,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奖项,于2007年正式设立,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设立并管理。吴阶平医学奖授予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就的医学专家。为鼓励广大中青年医药工作者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在科研实践中施展才华,大有作为,努力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于2012年在吴阶平医学奖下增设子奖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主要奖励年龄在59周岁(含)以下,在医学、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师。
晓萌名誉理事长宣读了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名单。202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分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和男科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应禄教授,肝胆胰外科学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彭淑牖教授。
2024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分别授予: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辉山教授,消化内镜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思予教授,眼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孙晓东教授,药物化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胜勇教授,肝肿瘤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呼吸与危重症专家、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
郭应禄院士师从吴阶平院士,是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郭应禄院士说,“荣获吴阶平医学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吴阶平是我的恩师。他仁爱、慈善、严谨博学,对医学事业无私奉献,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他既如师傅又像父亲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使我由学生逐渐成长为对我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医生,师恩永远难忘。”
彭淑牖教授从事医疗工作70余年,用于创新,发明的多个创新性技术和器械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乳腺外科、妇科及泌尿外科等领域。彭淑牖教授说,“感恩于我的父母,以及一切推助我向上的力量;感恩所有的病人,是无数病人成就了一个好医生;感谢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国门洞开,给了我们放眼全球向世界先进学习的机会,国家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给我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平台。”
王辉山教授在复杂先心病、心房颤动、心血管创伤等外科治疗领域中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
孙思予教授提出和研究一系列超声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为多种疾病提出中国方案,救治数以万计患者。
孙晓东教授始终致力于中国眼科疾病临床诊治与研究,在中国率先开展自主研发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基因治疗,开拓了全新治疗技术领域。
杨胜勇教授长期致力于药物分子设计新方法以及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研究,为我国新药创制和推动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俭教授长期致力于肝癌的临床和转化研究,主刀完成了1万余例肝肿瘤切除术和2000余例肝移植术。
曹彬教授长期致力于病毒性肺炎临床和基础研究,率先明确了明度性肺炎的流行规律和临床特征,开启了我国病毒性肺炎认识新阶段。
韩启德院士致辞中表示,今年荣获吴阶平医学奖的两位医生,用一生诠释了“大医精诚”内涵。韩启德院士指出,作为一名好医生,应能运用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结合学术界共识,为每位病人提供精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心怀大爱,时刻将病人放在心上,让病人获得生命的温暖。除此之外,还要为临床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不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做出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临床医学进步。韩启德院士强调,吴阶平医学奖的获得者都达到了这一标准,奖项自设立之初就明确,表彰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卓越的好医生、大医生。
饶毅校长说,吴阶平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创校的首任院长和终身名誉校长,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奠定了首医的坚实根基,开启了学校的辉煌历程,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首医的史册上。
颁奖仪式结束后,韩启德院士主持了以《如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发展》为主题的专家对话。饶毅校长、马骏院士、翁建平校长作为对话嘉宾,围绕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以及改进措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