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
文/潘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介绍说,ACS是全球每年约1790万人死亡的危重症,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升高。大量研究表明,寒潮是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子,从临床工作的视角来看,寒潮发生时,ACS发病风险最高可增加12%。基于此胸痛中心与疾控中心环境所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平台,依据健康风险等级制定生活方式和监测建议,使心血管高危人群能够提前预警,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该平台的发布开启了心血管疾病环境因素防控新手段,是医防融合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平台的应用为降低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作出贡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李湉湉教授介绍了实施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工作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寒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Meta分析显示,与非寒潮日相比,寒潮日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迫切需要开展心血管疾病寒冷防控。另一方面,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寒潮频发,建立功效明确的健康风险预警体系刻不容缓。因此,利用胸痛中心ACS大数据,结合气象和环境资料建立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发布风险预警和科学有效的健康防护指引,提高公众防寒保暖的意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李湉湉教授介绍,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研究利用6年全国1920个区县近60万例ACS病例数据以及气候、污染物数据,建立了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级风险预警体系,为提高心血管病防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预报预警模型已经在“胸痛中心总部”微信公众号上线,助力胸痛中心医防融合体系建设,从预防到急救全面促进心血管疾病防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杨靖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阐述道,ACS寒冷风险预警的实时发布,可以提前通知临床医生以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为ACS高危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从而降低ACS的发生率,提高了防控效果,寒潮健康风险预测模型对于提升胸痛中心的临床防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杨靖教授建议,未来可考虑结合患者个人病史实现更精准的健康提醒,进一步提高预警的针对性;此外,构建的寒潮健康风险预测模型未来还可以拓展应用到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和预警上,为更多的疾病防控提供支持。
李湉湉教授认为,中国南北方在供暖条件和基础设施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会使南北方人群面临的寒冷风险存在区别,也会对ACS的发生几率和死亡率产生影响,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在未来的模型优化和升级中考虑纳入,以提高预警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作为我国首个面向ACS寒冷风险的公共健康预警服务平台,其正式发布使用对心血管疾病防控意义重大。寒冷风险预报预警模型不仅是这一领域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的重要实践,也将推动医疗卫生与气象、环境领域的联防联控,实现医防融合格局的进一步拓展,为构建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