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冬哮喘关爱计划启动
文/潘锋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约为4570万,平均每100人中约有4位哮喘患者。哮喘不分年龄,患病率不断增长:2000~2010年间,儿童哮喘患病率增长53%;2010~2015年间,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长239%。
秋冬季是哮喘高发季节,作为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哮喘患病人数多、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为此,《健康中国行动规划(2019-2030年)》将包括哮喘在内的多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纳入十五个重大行动之一。然而,科学防治哮喘是一场“持久战”,大众对哮喘认知误区、缺乏长期规范管理意识等因素,让我国哮喘防治任重道远。
与庞大的患病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率仅为28.7%,儿童哮喘控制率不足40%,成人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发生率在50%左右。哮喘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误工误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刻不容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向莉表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抗哮喘的控制类药物治疗,使哮喘病情得到理想的控制。哮喘不分年龄,各年龄段都可能受其影响。只有科学全面地认识哮喘,早发现,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才能真正远离哮喘,实现更顺畅的呼吸。”
哮喘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日前,人民网·人民健康携手专家推出《2022哮喘防治微宝典》(简称《微宝典》),《微宝典》由百家零售药店提供公益支持,围绕哮喘防治中亟待厘清的盲区、误区,请权威专家进行解读,促进哮喘长期规范化管理,助力我国哮喘防治水平的提升。
《微宝典》以生动形象的疾病科普形式,从认识哮喘入手,详细科普哮喘防治中的系列误区,帮助公众全面了解哮喘,构建哮喘防治知识体系。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哮喘防治的重中之重。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治疗依从性增加25%,那么重度急性发作风险下降10%。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管理是防治哮喘的“良方”。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岩斐表示:“哮喘作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症状一缓解就‘弃疗’,或不按医嘱规范治疗都不可取。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患者依从性高低与哮喘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依从性提高可显著改善哮喘控制水平。”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宝典(2020年版),哮喘治疗药物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包括:速效吸入、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等,能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症状。而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临床控制控制症状,避免反复发作,代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能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可同时兼顾鼻炎的症状,控制好鼻塞,也有助于气道健康和呼吸顺畅。
为让哮喘科普和规范管理深入社区基层,百家零售药店将携手开展“2022‘守护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关爱计划”,协同药房门店和移动端,带来“哮喘控制情况”自测、疾病教育云课堂、线下患教会、专业哮喘科普等多元活动,全面助力社区基层哮喘长期规范治疗管理事业。“2022‘守护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关爱计划”在助力权威科普深入社区的同时,亦带来规范化、个性化的慢病管理服务,为更多患者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李雯强调:“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使哮喘病情得到理想的临床控制;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