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 在京召开
本刊讯 (记者苏暄)初夏之际的美好日子,6月26-28日,天坛会首次更名“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并以崭新的面貌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天坛会今年步入第15个春秋,经过十多年的丰富积累,亦如一幼童成长到翩翩少年,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在国际上已享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今年天坛会首次和中国卒中学会年会携手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为促进中国脑血管病医疗事业的进步,发挥更强大的枢纽和推动作用。
新时代,新主题
现代高科技时代的大发展,为医疗的时代进步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正如当前习主席所提倡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亦适用于医疗科技进步,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卒中学会年会&天坛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正如今年大会的学术主题“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围绕创新”。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元素,成为更强大的学术载体,汇聚国内外权威学会机构、国际杂志及脑血管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医师来此交流合作,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推动脑血管病医疗的国际化进步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启动会上,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介绍了今年大会的内容概要,分“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和“天坛会”两部分。在此,我们提前透视一下今年学术大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话题、新医景。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
设立重大奖项
中国卒中学会的成立,不仅引起了国内广大医师的关注,也引起了全球从事脑血管病华人的关注,大家借此新的平台交流合作,将为脑血管病的防治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往年天坛会设立的中国卒中奖项也正式更改为卒中学会的重大奖项,包括“终生成就奖”、“杰出贡献奖”和“研究创新奖”,“研究创新奖”呼应时代主题创新驱动发展,颁给在临床或科研一线的青年医师,在2014年国际杂志发表最有影响的中国研究。
诞生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
中国卒中学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大众,今年大会上将诞生“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红手环跟脑底动脉的Willis环很像,象征跟脑血管病有关,志愿者服务团将在会议前后或今后开展的活动中,为中国的老百姓做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健康公益事情,这也象征着中国卒中学会的一面旗帜。
脑血管病的智慧医疗
脑血管病的智慧医疗是“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的一个专项,也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医疗进步,今年大会新设此论坛,探讨议题包括:远程卒中医疗、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卒中预防、计算机辅助的临床决策、大数据驱动的临床决策、移动卒中单元等。这将使我们看到科技进步为临床医疗为患者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提升。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和认证
建设中国卒中中心和认证体系是中国卒中学会成立后的一项重要活动。 新成立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将承担卒中中心建设和认证任务,符合标准的医院将以申请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方式通过认证。6月份之前,全国将选4~6个示范医院通过该联盟的整个流程,并在大会上进行展示,给今后的卒中中心建设和认证起到样本作用。会议期间将对“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标准指南”进行解读,同时大会将邀请美国和北欧的专家来华介绍他们成功建设卒中中心体系的经验,给予我们一些借鉴和思考。
神经内科领域:不可或缺的经典论坛
经典论坛契合临床之需,一直是广大医师期待和关注的话题,如眩晕、卒中影像、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脑小血管病、隐匿性/心源性卒中、神经免疫相关性血管病、静脉系统疾病、神经血管超声、叩诊锤论坛、卒中后运动、认知与情感障碍论坛等,这些论坛除了围绕临床核心话题进行学术报告外,将会总结近两三年来的重要国内外学术进展。这使得天坛会的学术内容不仅有其广度,也体现了其深度。
脑血管病指南与规范论坛,将对最近几年连续更新或出台的国内外重要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总结和解读。脑出血论坛,仍分为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部分系统性介绍。卒中重症医学论坛,除了国内外专家的精彩讲座,还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需要处理吗?对多数临床医生仍是个疑点和难点,今年天坛会继续开辟此论坛,分享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脑血管侧支循环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决策,对临床医生还比较陌生,关于此方面的正确评价和应用还需继续加强和规范。
当前我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此天坛会设立了针对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培训论坛,综合各项实用的临床操作规范进行系统介绍。
神经介入领域:又添新彩
天坛会近年来的神经介入论坛异常火热,不仅有国内外专家介绍当前介入领域的热点话题,还有典型临床病例与大家分享交流,就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特殊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等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今年的神经介入论坛,不仅包括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还加入了脑出血的微创介入治疗,相信会给予大家更多参考和借鉴。
急性卒中治疗新时代:机械血管开通
大部分送至医院的卒中患者已过静脉溶栓时间窗,为挽救更多卒中患者,卒中急性期机械血管开通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卒中领域的研究热点。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大大推进了机械血管开通时代的到来。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相继公布,如MR CLEAN、ESCAP、EXTEND-I、SWIFT PRIM、EAST,为卒中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今年将邀请这些重要临床研究的PI莅临大会,探讨交流机械血管开通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推动在中国开展卒中急性期机械血管开通的治疗。
中国临床研究:世界舞台的中国力量
伴随中国临床研究的兴起和规范,中国研究在世界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今年开始出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年鉴》,记录上一年中国在国际发表的代表性临床研究,评选十篇邀请作者在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交流其研究发现,并选出最好一篇,授予卒中青年科学家奖。该年鉴将在“卒中临床研究方法培训论坛”上发行,大会仍将继续邀请美国著名脑血管临床研究中心的专家分享临床研究操作的相关经验,也为今后中国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坚实和规范的理论方法学支持。
要达到疾病防治的总体目标,离不开临床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当前我国的新型研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临床转化效率也不断提高。但我国的脑血管病转化医学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和规范,此次转化医学论坛将结合当前国情,医学科技进步和研究成果等各方面为与会者带来更为丰富的学术报告。
除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为丰富与会医师的视野,今年大会还举办摄影大赛,展现医生工作之余的另一种技能与风采,从3月-6月征集了以医生独特视角展现的生活、工作及其他等方面的摄影作品。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犹如中国大地上的一艺圃花园,在初夏的北京,汇聚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学术力量和智慧,在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承传着经典,又超越经典,演绎着创新,绽放着推进脑血管病事业历史前进的巨大魅力,践行着脑血管领域从团体到个人的责任、使命和价值。让我们满怀信心地看到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欣欣向荣、茁壮成长的美好前景和未来!